凡得此疾,必其人内本先虚,一切外邪始能由外入内,一切内邪始能由内出外,闭塞脏腑经络气机,皆能令人死。阴阳又不是混作一团[1],又不能打成一片,则治病不难而可悬壶于市矣。
觉而心怦怦焉,悸乃益甚。邪气之来,无论内邪外邪,皆是阻隔天地之真气,不与人身之真气相合,身即不安,故曰病。
若扶其阳,则阳愈旺而阴愈消,每每酿出亢龙有悔之候,不可不知。 真阴指母之精气,真阳指父之精气,二气浑为一气,周流上下四旁,主宰神明即寓于中。
邪入少阴,若协火而化为热邪,热气上蒸,头痛而咽干便赤,少气懒言,肌肤燥熯,法宜养阴,主以鸡子黄连汤,是润燥救阴之意也。以上数十条,揭出元气离根,阳虚将脱危候,情状虽异,病源则一。
旺甚即为客邪,火盛血伤,元阴日竭,则真阳无依,腰痛立作,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,多暴躁,阳物易挺,喜清凉。此是邪热伏于胃口,阻其下行之机,热主上升,此刻邪热为崇,升多降少,故食入即吐。
若是回阳不愈,真阴不能自生,有人能治愈此病者,愿焚其书,愿铲其批。非死于病,实死于药,非死于药,实死于医。